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婚姻調解服務
賽馬會離異父母支援服務
選單語言 : 繁體 | 簡體

過來人語

《抑鬱——教我從情感依賴走向自救》

碧心

抑鬱症困擾我多年,最初我一直認為是丈夫過去的婚外情及冷漠的態度導致我的抑鬱,所以對丈夫十分痛恨,認為他要負責我的情緒,然而,我漸漸發覺,當我時常哭訴他過去對我的傷害時,他也變得不耐煩,還指控我性格有問題!做人太執著!這些指控不知不覺間使我感到無奈及無助,我對他的怨恨也日漸加深,而他卻變得人在心不在,他的反應肯定了一個事實:他不再愛我!當我有這個想法時,我更感孤單和寂寞,我的人生觀也漸漸變得灰暗,對一切事情都不再感興趣,覺得自己無用,因為我無能力揮走一個我既愛且恨的人對我的影響力。

直到有一天,遇到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她也曾經歷過婚姻決裂及情緒困擾,她鼓勵我尋求輔導,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當我鼓起勇氣,尋求輔導時,我發現輔導員能細心聆聽我內心的憂傷,接納我的眼淚,讓我自由地表達在婚姻關係中的愛與恨,這種暢快及自由的感覺是我多年來所渴望的,但丈夫一直不能滿足我,這真是諷刺,我問輔導員:「為什麼他不能像您一樣,聽我的需要,跟我好好溝通?」輔導員回答我:「因為我不是您的丈夫,您對他有期望,愛他愈深,語氣上也會較激動,而他,可能無力承擔您的情緒及指控,唯一應付方法就是逃避,有時逃避不來,也就只好反過來指控您的情緒及性格,這使您更感失望和憤怒,你們的溝通已漸漸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我開始思考輔導員的說話,更鼓起勇氣,要求與丈夫一起接受婚姻輔導,可能由於有輔導員做中間人,我們竟能順利地表達大家的感受和想法,輔導員讓我們學習聆聽與表達,透過這些練習,丈夫漸漸感受到我的傷痛和明白我的需要,而我也努力擺脫過去,不再做一個只會哭訴的太太,我們的關係有了改善,雖然與我期望仍有距離,但我對自己說:「既然我不選擇放棄這段婚姻,我就要學習接納一個不完美的丈夫及一段不完美的婚姻!」我相信只有接受現實才能減輕自己的抑鬱。  

在輔導過程中,輔導員多次提示我要好好照顧自己,才能令抑鬱情緒得以改善,我對什麼是好好照顧自己,一無所知,只知道如果丈夫真心待我,我的抑鬱才會好轉,但輔導員不同意我的見解,她竟然認為我將婚姻關係看得太重,而自己的力量則放得太輕,所以當婚姻關係不如意時,便一厥不振。事實上我也明白輔導員的用意,她是希望我不再依賴丈夫的扶持,要我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要我相信我是有能力幫助自己,我當時心想:這談何容易!抑鬱的人最欠缺的就是動力,輔導員似乎看得出我的抗拒,她問我:「你想就此一生嗎?如果你今天不為自己設想,作些生活及思想上的改變,你可能要永遠與這份抑鬱並存!」而我丈夫也在旁邊鼓勵我說:「我想盡力幫您擺脫不快樂的過去,但有時也感無能為力,因為我所做的一切,未必能乎合你的期望,有時看到你失落的樣子,我更感到無奈和內咎,可能我也有抑鬱症!」聽到丈夫這樣說,我開始明白他根本無法承擔我的痛苦,亦無法補償我的失落,如果我不自救,還有誰來救我!我開始要求輔導員教我如何克服失眠及負面思想,鼓勵我主動跟老朋友接觸,擴闊生活圈子,她說這是分散投資!於是,我選擇了每天外出曬太陽和緩步跑,生活漸漸過得充實,人也變得精神了。有一天,丈夫主動來抱著我說:「很久不見你的笑臉了,你知道嗎?當你快樂時,我比你更快樂!」

那一刻,我才發現如果我從未經歷過抑鬱那黑暗的歲月,我就不會感受到這一刻的幸福,這份幸福不是丈夫給我的,也不是輔導所能提供的,而是我努力照顧自己的成果,因為當我懂得珍惜自己時,我才能回復本來面貌。做一個積極而獨立的女人,總比做一個需要完全依賴丈夫的女人幸福,當我有信心處理自己的情緒時,我才有信心扭轉我的婚姻關係,才能看見我對丈夫的影響力。

回到2010年的過來人語


瀏覽人數:front.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