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婚姻調解服務
賽馬會離異父母支援服務
選單語言 : 繁體 | 簡體

輔導隨想

《身心環保》

周小玲

不知道大家可有察覺近年我們接觸到的親友、同事甚或陌生人,不少還未步入老年已患上了各種嚴重的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各種關節退化、痛風、嚴重的情緒病,甚至是癌症。筆者亦接觸到不少來求助的中年人士,他們曾向筆者表示身心俱疲,很希望提早退休。

環顧四周,到處都是一張張沒有笑容的面孔、一雙雙疲累的眼睛,傳遞著一個訊息:我們的社會是時候要提倡「身心環保」了!

  

(一) 何謂身心環保



身是指身體(Physical body),心是指心靈(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parts of the body),至於「環保」 即是要珍惜所擁有的、節約能源、不濫用資源或胡作非為,並且要好好地保護萬物、保育它,創造有利於它存在的最佳條件與環境,使之遠離污染或防止進一步被污染,減慢滅亡(Minimize extinction),促進存在的壽命(Maximize existence),保持和諧(Harmony)與平衡(Equilibrium)的狀態,使之長住久安。

以上所形容的環保意識,套在身體上,稱為身體環保;套在心靈上,稱為心靈環保。

  
(二) 為何要身心環保



首先,我們要問:「為甚麼要對自己的身體及心靈做環保的工作?」下一步,我們才探討如何做。

聖經有云:「我們的身體是神的殿。」我們要愛護身體就是保守「神的殿」。

佛教重視修行,而修行的首要任務是執行戒律,去除貪(貪念)、瞋(怒氣)、癡(愚昧),令身心常處於清靜平和之境地,這樣有利於智慧的生起,藉此去除世間的煩惱。

我國由來重視孝道,古語有云:「身體髪膚受諸父母。」就是要提醒我們,好好地愛惜身體就是履行孝道其中一項重要守則;此外,傳統的儒家思想有「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清楚表明要成大業必先修正自己的身心,可見傳統中國文化對身心健康的重視。

我相信人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無病無痛,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心靈。我們知道,身與心是互相連結、互為影響的,當我們的身體有毛病、有痛楚,我們的心會感到苦惱、困擾;同樣地,當我們因某些事的發生而不開心、感到煩擾、緊張、焦慮,我們的身體馬上接收到這壓力,反映在身體上,出現了胃痛、頭痛、心臟不舒服、腸胃不適、腰背痛等。

所以,聖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箴言第4章23節)。

我們都懂得適時進食,去補充我們身體的能量(生理能量),但是,我們是否也知道心理能量是同等重要呢?

何謂「心理能量」?

首先讓我舉個例子:我有一位朋友養了一隻很可愛的小貓,那隻貓兒走路時經常低下頭,偷偷地望人,牠看似很害羞,樣子也很溫順,於是很多人見了牠都喜歡摸牠的頭,豈知不少人就這樣被牠抓傷了。根據我的朋友反映,原來這隻貓兒在年幼的時候曾經被以前的主人關在無人住的屋子內,舊主人要很久才回家一兩天,他交托鄰居每天送一次食物給貓兒吃,可憐的貓兒在空寂的世界孤獨地過日子,由於內心缺乏安全感及與其他人或動物相處的能力,即使有人温柔地對待牠,牠也會啓動自衛機制,把人抓傷。這就是心理能量的影響,原來動物也有「心理能量」的。

凡養過猫狗寵物的都知道,寵物與主人似有心靈相通,大家之間愛的流動,都互相滋養了對方的心靈,雖然沒有語言的溝通,但主人與寵物都同時在這關係中,像給心靈充電一般,互相豐富了(Recharging energy)對方的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豐富的人,你一望便知, 因為他活力十足、神采飛揚、永不言敗、意志力強、信心及毅力過人;德蘭修女便是其中的表表者。

有時候,人的心理能量比生理能量來得更加重要,例如不少在絕境中的生還者,雖然身處斷水斷糧之地,但就單憑心理能量的支持,終於生存下來。

這股心理能量,我們稱之為意志力也好,生命力也好,它源於人們的心靈,所以,我們要做心靈的保育工作。

(三) 如何作身體環保



環保的精神就是珍惜所擁有的。如果一切由愛惜出發,我們可依據以下的原則去善待我們的身體。

第一:不虐待(Abuse)、濫用自己的身體。

正如我們不濫用地球的資源一樣,首先我們要停止一切對身體不利的行為,例如:我們既不會為滿足我們的口慾或填補心靈的虛空、焦慮、煩惱而毫無節制地進食(包括正餐與零食),也不會為工作應酬而胡亂進食,例如:我有一位做生意的好朋友,他因經常要在晚間請客飲宴,弄到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三高(高血糖、高膽固醇、高血壓),他卻常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來安慰自己。

常言道:「病從口入。」若我們日常不注意飲食健康,當血管閉塞了,心臟、腸胃、肝臟或胰臟出了毛病才處理,那可是為時已晚了!

此外,我們亦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長時間工作,令身體過於疲累,利用煙、酒等對身體不利的東西來紓緩生活壓力,長時間上網等等。

第二:要懂得保育自己的身體。

如何保育身體呢?筆者認為最基本的原則是:生活起居一切以均衡為主。

首先要注意飲食健康,要選擇性地進食,留意食物的酸鹼性,不要讓身體吸收太多酸性的食物,因為這樣會影響血液及骨骼的正常發展。例如:貝殼類、豬牛、蝦蟹、芝士、朱古力、咖啡。

其次是工作、休息與娛樂要取得平衡,別忘了每天做適量的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此外,做事的節拍宜慢不宜急,我們身處的都市生活步伐急速,任何事都講求效率與產量,人們凡事要求多、快、省,但我們要知道當人忙急時,心情必定緊張,血壓亦會隨之而飊升,這絕非健康之道。我們要警覺自己的節拍,不要強逼自己的身體去隨波逐流,殆害自己的健康,並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奴役自己的身軀,凡事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事為本。

最後我們要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慾念,不要為滿足貪念而影響自己的內在生態平衡,染污自己原本清靜和諧的內境。

(四)如何作心靈環保



上文提到「心理能量」是支撐一個人生存的動力,一個人即使有健康的身體,倘若他的心理能量貧乏,這個人的健康也會隨之而受到影響。

近年香港天主教會提倡「心靈教育」(參閱公教報),而佛教團體也在香港的中學提供「生命教育」課程(由釋衍空法師啟導),這可說是心靈保育工作之一。

心靈環保亦如身體環保一樣,可分為「應做」及「不應做」(Do & Don’t)。

第一:不要虐待(Abuse)自己的心靈。

我們知道心靈也要進食,它是怎樣進食的呢?它是透過眼、耳、鼻、舌、身體的觸覺去接收資訊,有益的資訊例如:感人的電影、大自然的美、冬天和暖的陽光、芬芳的花草、鳥兒的歌聲、春花秋月、親友的關愛、陌生人友善的目光與笑容等等都是滋潤心靈的食糧,接觸到這些食糧都能增添我們的心理能量。相反地;仇恨、暴力、殺戮、戰爭、奸詐、冷漠、殘酷、爭奪等場境與畫面都是不良的食物,我們倘若接觸到太多這些負面的資訊,就會令我們的心靈受污染,若不懂得排毒及吸收多點屬「正氣」的資訊,我們的心理能量就會趨向貧乏。

因此,我們要花些時間去做淨化心靈的工作,例如:靈修、禱告、打坐、默想、閱讀經文和靈性的書籍等。讓我們把閉塞的心扉打開,以新的目光看世界及自己,把自己心中的巨人喚醒,找回自己內心的活水源頭。

第二:要懂得保育自己的心靈。

關於如何保育心靈、讓心靈保持潔淨與自由,天主教與佛教都有很多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天主教有一門神修的功課叫做「神操」,這項操練要求修習者有規律地做自我反省,他們認為時時刻刻察覺內在的生活是達到心靈純浄的康莊大道(註一);佛教則注重「禪修」,藉內觀而達致淨化心靈、提升人的品格與素質;聖嚴法師就是佛教界提倡心靈環保的表表者。

除了自省、內觀,還要與人連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因為,一切有情之物都從「連結」中獲得心理能量。例如:親人的連結、愛人知己的連結等。懂得連結的人,心理能量必定豐富。正如關俊棠神父所言:「連結提醒我們世界不是個戰場(Killing Field),亦非市場(Market),而是一座有待我們參與建設的關係花園(Relationship Garden),我們每個人都是園丁和播種者。最後,連結更指眾生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Inter-being)的關係。」(註二)。

最後,我們要學會長養正氣。

何謂「正氣」?正氣即是內心中剛直而堅定不移、不屈不撓的浩然之氣。這股正氣靠著我們平日好好護持善念而得以長養,例如:善待眾生、不作虧心的事、凡事感恩、重視因果法則、潔身自好、光明磊落、做事不違背良知、問心無愧、珍惜生命、正直好義等。

正氣是生命的活水泉源。一個有正氣的人,內心就會充滿正能量(Positive Energy)。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正能量,他會感覺自身的良好、充實、自在、愉悅、平靜,他不會輕易被環境的變遷而動搖自己的心,亦不會因他人毀譽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因為他的信心是建立在對自己的清晰認知上,而不是建立在別人的認同上,這樣,他內心「愛」的能力便會滋長。這種能力是世間最強大的力量,有這股力量的人,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令他退縮,他可以勇往直前戰勝一切挑戰,朝着理想展步(註三)。

(五) 結語



根據現代量子力學理論(Quantum Theory),宇宙是一個能量場(註四),置身其間的物質所發放的能量都能夠互為影响,例如:太陽的能量、風的能量、海洋的能量、石油煤礦的能量等都與我們的生活有直接關係,人置身其間必定會感應到周圍環境不同的能量,也會感應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磁場。一個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的心理能量自然是豐富的,相對地說,一個生長在充滿暴戾的家庭的孩子,他的心理能量必定會受影響,若遇上不和諧的社會,他的情況將會更差。

走筆至此,相信不用再加闡釋,大家也能捕捉到這篇文章的主旨了!

註一:取材自淨心:如何消除八種不快樂的負面思想,克里斯多夫、傑米森神父著
   (2009)鄭嘉珷譯,香港城邦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註二:引自靈修新貌(續), 關俊棠神父文,刊載於公教報二00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註三:引自巨人與小孩,周小玲文,刊載於離婚支援網
   輔導隨想專欄 二OO八年十二月
註四:Gorden R. (2006)Quantum Touch: The Power to Heal,
   California: North Atlantic Books.

回到2009年的輔導隨想


瀏覽人數:front.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