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婚姻調解服務
賽馬會離異父母支援服務
選單語言 : 繁體 | 簡體

輔導隨想

《自鎖的心》

芷君

人除非能夠覓著自我,與自我溝通,才有與人活潑交往的自由,否則,即使找到一個願意相伴的人,彼此還是孤寂地渡過一生。

大部份人都夢想找一位熱愛自己,願意和自己過婚姻生活的伴侶。然而,要真正得到一個互相了解的對象,首先,本人要能夠認識自己,排除阻塞成長的情緒障礙,這些障礙常使人心中產生恐懼,焦慮,矛盾,不安,疑惑的困擾,因而影響與人相處的態度,尢其會令配偶之間產生距離,互不信任。

人們不能與自己溝通,多數因為太受自衛意志之左右。意志是經過訓練的;它可能受傳統、社會、禮儀,大眾壓力所形成;也可能受過往經驗之教訓,而推砌出來的藉口。有了自衛意志就不必深入地體會內心直接的感受;也不用細心聆聽內在自然的回應,這些自衛意志可以幫助人們免除不舒服的感覺,支持自己不幹不願意做的行為,還可以安撫心靈的創傷,這是一項掩飾作用,使人暫時處於安全領域中,可是真我卻無從發揮。

李先生從小失去母親,父親為了生活,對他也無瑕照顧,一直寄養在別人家裏,養成內向,小心,不輕易表現自己,而且對「稱讚」有特別敏感的反應。結婚後,感到妻子不尊重他,諸多挑剔他的生活習慣,嗜好等,兩人的關係鬧得很惡劣。他們來接受輔導後,丈夫覺察妻子漸漸接納他的需要,內心暗地感激,讚賞,可是他並無絲毫表示,他解釋說對方所做「小事而矣」,不必道謝,經輔導員幫他細心探索,他又覺得太太從不能做到能做,當中蘊藏著很大的毅力和愛心,想真也不算是小事。那麼,「小事」後面包含些甚麼呢?慢慢,他開始醒悟,基於童年時寄人籬下,受人鄙視,一切喜怒哀樂都埋在心裏,記憶中他沒有向誰透露過真感情,並且不斷告誡自己要發奮做人,要生性,要堅強,永遠不要做懦夫。所以,他不會讚賞別人,以免被人譏為軟弱。

另一方面,幼時,別人總是指你不好,但當父親來探望他時,又會說他乖,說他可愛,於是,讚美對他來說,只不過是虛偽,欺騙的假面具。他不愛聽別人的稱讚,同時,也產生投射作用,以為別人把他的讚美誤作假話,遇到使自己感動的事時,他就以「小事」而矣的解釋,這樣,便減少他的心理所受的壓力。

在婚姻生活裏,也是一般的情形,而心底又像欠了對方甚麼似的,於是,他用其他方法補償。他強迫自己拒絕所有應酬,不管是下了班或是在假日,都留在家中,以證明他如何愛妻子,愛家庭。可惜,他的行動不是出自真誠,不自覺產生被剝削自由,被壓迫的感覺,這類情緒困擾令他內心生出莫名怒火;故此,人雖留在家裏,實際是排斥太太,他只管看報、聽唱片,看電視,太太沒機會真正接觸他,稍為向他抱怨,李先生立即大發雷霆,指責妻子貪得無厭,整天嚕嚕唆唆的,一點都不欣賞他的苦心。試問太太受他的冷落,又受他的無理取鬧,心裏多難受,多痛苦呢﹖

在協助李先生認識自己的過程中,他慢慢學習聆聽內心的呼聲,勇敢地探討一些隱蔽而不願與別人分享的感受(多數是反面的情緒,如憤怒、猜疑等),例如,我反覆請他講︰「如果要我向太太講讚美的謊話,我就會覺得……。」他說︰「我就會覺得懦弱」,「我就會覺得別人說我虛偽」,「我就會覺得自己不是男子漢」,又從他親口所述的感受,再叫他說︰「如果我向太太講讚美的說話,我就不是男子漢。」最後,經過幾次的反覆體會,他自己糾正上述的思想,自言道,不單是能夠賺錢才是大丈夫,如果懂得體貼溫柔,太太才覺得他更有男子風度。這是一個突破,由他自己親自調整內在的不平衡,新觀念是他親自發現和擁有的。

許多人不敢與自己溝通,主要是怕面對真我,以為自己是壞的,不好的﹔唯有不斷掩飾自己,壓抑自己。不過,當一個人衝破無形障礙,接受解除假面具時一剎那痛苦,就會頓悟在自衛意志下所造成的憂慮、恐懼,才是可怕醜陋的。真正的我,一定會是自由而可愛的。人之所以感到不好,是屈服於不合理的經驗之下,戴上各式各樣的假面具,不讓個人感受抒發,利用「理由」為護身符,使得整個人內在力量不獲協調,充滿矛盾,與人相處亦弄得困惑非常。

如果內心獲得自由後,接納自我所擁有的,不受無謂的障礙阻隔,真正全心的和對方交往,彼此給予愛之支持,就會發覺自己有許多優點,有更多愛心。即如李先生,他衝破過往經驗的遺害,親身調整內在不平衡(不是由輔導員解說的),便能在適當時候衷心讚賞妻子所為,於是,他要出外時,可以去得很輕鬆,要留在家中,也是自願,連以往那種被禁制、被壓迫的感覺都消除了,一切都是自由的抉擇,人也開朗起來,與太太的生活變得更融洽了。

所以,人若肯面對自我,接納自己,發揮自己,才可以與別人,特別與配偶自由交往,共渡互相成長之生活。

回到2012年的輔導隨想


瀏覽人數:front.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