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婚姻調解服務
賽馬會離異父母支援服務
選單語言 : 繁體 | 簡體

輔導隨想

《無助與無力》

彭杏嫻

當我知道我可以做婚姻輔導員的時候,那一剎那的感覺實在是頗為興奮的,因為我終於可以真正嘗試這份我既怕但又很想接受的新工作。從前的日子裏,我不是沒有做過婚姻輔導,但從少少的經驗中已看到這份工作的艱巨,若每天聽著不同的婚姻困苦,我真有點擔心自己會否盛載不來,所以我戰兢。然而,在另一方面,我卻又看見當中的挑戰和意義,更不忘記聆聽當事人的經歷曾為自己的婚姻生活帶來不少寶貴的提醒和沖擊,因此我躍躍欲試。就帶著這份興奮與希冀,我迎接了這份挑戰。

當我接觸前來傾訴的當事人時,我聽到他們訴說婚姻上的困難。每一個人都有他或她獨特的經歷與感受,於是夫婦不能理解彼此的主觀世界,孤軍之餘又會發怒。當一張張疲乏無力的臉孔呈現我眼前,我不禁感到無限的惋惜,是甚麼的一回事呢?婚前愛的力量往那裡去了?

他們總愛說是對方沒有盡力去愛,或在不了解彼此的需要下胡亂去表達愛。付出的一方因為沒有得到合適的回應,於是感到不公平。自覺去愛的已枯竭無力再去嘗試,不感到被愛的同樣飢渴,甚或被自己的憤怒埋怨侵蝕至疲憊不堪。可能愈自覺地去付出愛或去要求被愛的時候,消耗的體力和心力也愈多。在疲憊之時,會看不清情況,也觸不到愛的本相。

看見他們如斯辛苦,心中實在不忍,很想為他們找出一個快速的解決辦法,內心的催迫是源於對他們的關懷。但細想,比他們更焦急又豈能與他們同步? 甚至不能有空間去聆聽清楚當事人的心底渴求。愈刻意努力去感應他們的主觀經歷,就愈強烈感受到他們那份無助無力感,就好像與他們一同掉進深淵,身處黑暗當中。然而,基於輔導員的責任感,自己很快又提醒自己要協助當事人走出那黑暗,那份沉重的催迫又喚起來了。我就是這樣不斷遊走於這兩種不同的感受之間,一面為他們難過、擔心,一面為自己的負荷提出疑問和檢討。始終仍想問,怎樣才可以幫到他們呢?但愈問,愈難找到線索,也愈引發更多無力感。

無助感的當事人遇上無力感的輔導員,結果會怎樣呢?我想,這是輔導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吧。無力感是基於對當事人最深層的體會、是積極解決困境前剎那安靜的感受、也是謙卑承認自己是有限的結果。最終,我也要處理這種無力感,「因為」無力感是一個中途站,休息後,總要繼續上路。然而我可以怎樣得到力量呢?暮然,我記得聖經的一句話:「得力在乎平靜安穩。」當我心中的矛盾釋然,不再拉扯於兩種思想當中,我好像多了一些力量去面對問題。同時間,我發覺當受輔導的人感覺到被了解,被關懷的時候,他/她就多了一些力量去走過人生的低谷。

回到2013年的輔導隨想


瀏覽人數:front.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