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婚姻調解服務
賽馬會離異父母支援服務
選單語言 : 繁體 | 簡體

過來人語

《走出童年的烙印》

張小月

我童年時被脾氣火爆暴燥的母親虐待,輭弱的爸爸,只懂長時間工作賺錢謀生,家裏發生甚麼事情也不理,母親怎樣虐待孩子更不理會。很小的時候,我已想死、想自殺,再大一點我更想盡快離開這個令我感到恐懼、痛苦的家園,盡快過獨立的生活。

感謝主,小學時遇到一位善良仁慈的老師,她把我們一群學生當為她的孩子一樣,每星期帶領我們上教會信主,當知道我被母親虐打時,她更到我家安慰我,助我母親抒發憤怒,不用發洩在孩子身上;只可惜她不可以24小時給我保護。沒有她在我身旁時,我仍十分恐懼母親,及至完成中學後,幸而可升讀大學,住在宿舍,不用再與母親居住,脫離了母親的虐待。

畢業後,我找到自己的工作,找到安全的居所,也找到自己的伴侶,盼望著享受二人世界的溫情,然而,生活始終是生活,不穩定的工作,不穩定的收入,孩子的反叛,一一帶來壓力,更帶來自己暴躁的脾氣,這些都是暴躁母親的影子,承受這些脾氣的人再不是自己,而是身旁最親、最關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可惜的是,我的脾氣嚇怕了他們,他們一致的很想逃避我,想與我分開,快要掉進深谷的我,再一次想死、想自殺。幸而神沒有放棄我,幾位姊妹和輔導員讓我看到我的弱點,因為,我只看到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要求,放縱自己的情緒,卻從來沒有站在丈夫或孩子的位置或角色,來看看自己的表現。

謝謝主,謝謝我的老師,謝謝教會弟兄姊妹的愛與支持,謝謝丈夫或孩子,你們給我愛和力量,讓我可以從你們溫柔的對待、持久的支持、接納和饒恕,填補過往家庭欠缺的愛,讓自己可重整自己,繼續去接納和愛自己,以及其他人。

回到2010年的過來人語


瀏覽人數:front.counter